紀錄片《曹雪芹與紅樓夢》熱播 帶觀眾一起走近《紅樓夢》中人
正在央視紀錄頻道熱播的紀錄片《曹雪芹與紅樓夢》,引起觀眾的濃厚興趣。該片吸收紅學研究的新成果,藝術形式上融入多種手段,被權威專家譽為“央視自87版電視劇以來又一部重磅紅樓作品”。該片的播出對人們認識名著《紅樓夢》有什么現實意義?以動畫片的形式解讀《紅樓夢》效果如何?帶著這些問題,本報記者日前專訪了中國紅樓夢學會副會長、天津師范大學教授趙建忠,他從多角度講述了自己的觀點。
紀錄片《曹雪芹與紅樓夢》共6集,該片用二維動畫手段講述紅樓故事、還原紅樓人物,第一次用動畫形式呈現《紅樓夢》。片中采訪了海內外一線作家、歷史學家、紅學家、《紅樓夢》譯者,這些專家的觀點精彩紛呈。
對于該片的這些看點,趙建忠認為,以二維動畫形式呈現《紅樓夢》情景,是這部紀錄片的創新。“動畫形式又通過豐富的視聽語言,將曹雪芹原著的平面文字轉換成立體人物造型,將《紅樓夢》復雜的情節以具象畫面呈現,從而實現了古代名著《紅樓夢》與現代動畫手段的對接,這種創新形式使得傳統文化元素融入了現代文明的風采。”
紀錄片《曹雪芹與紅樓夢》對人們認識名著《紅樓夢》有什么現實意義?對此,趙建忠認為:“在新時代語境下,如何推動經典走出去,加強與世界各國文明的交流,我認為應該從這個高度去認識拍攝這部紀錄片的現實意義。”
曹雪芹的家族和他本人的經歷跌宕起伏,為《紅樓夢》提供了最直接的滋養。紀錄片通過講述香菱、晴雯、探春、黛玉、鳳姐、寶玉這六個紅樓人物的故事,關聯曹雪芹及其家族。紀錄片對人們了解紅學研究成果有什么幫助?對此,趙建忠說:“近年來關于《紅樓夢》作者的說法可謂亂象叢生,《曹雪芹與紅樓夢》的片名本身就是對曹雪芹著作權的認可。片中向觀眾介紹曹雪芹,可以讓人們了解紅學關于《紅樓夢》作者方面的研究成果。”
趙建忠指出,這部紀錄片也存在一些瑕疵:“如解說詞說賈寶玉前身是青埂峰那塊頑石的表述;解說詞說晴雯是‘蓮花’,本身是木芙蓉花還是荷花存在爭議;曹雪芹做尹繼善幕賓并無過硬證據。但瑕不掩瑜,《曹雪芹與紅樓夢》帶觀眾叩開了大觀園那重朱紅的門扉,讓觀眾一起走近《紅樓夢》中人,這在《紅樓夢》傳播史上貢獻很大。”
(記者 劉桂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