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方突然變卦!融創服務7億收購案告吹
不安氣氛醞釀了一天,圍繞第一服務控股(02107.HK)的收購案還是發生了變故。
1月3日早間,第一服務短暫停牌,以待刊發相關內幕消息,同日融創服務(01516.HK)股價大跌12.45%。傍晚,融創服務公告稱,終止收購第一服務,原因是賣方臨時推翻協議。
記者了解到,第一服務控股股東“變卦”前,融創服務與其就交易對價調減、交易安排的相應調整等進行了協商。調整后的正式協議,控股股東賣方已書面表達無異議。“基于物管行業整體行情變動,融創服務對交易價格進行了調整。”知情人士稱。
但是,按融創服務所言,賣方在2021年12月31日,突然推翻雙方就交易對價及相關交易安排已達成的共識,導致正式協議無法在終止日完成簽署。最終,雙方牽手“未遂”。
融創服務、第一服務分別是融創中國、當代置業旗下物業上市平臺。今年10月7日,深陷債務危機的當代置業為求自救,與融創服務簽署了“賣子”協議;11月1日,雙方聯合公告稱,融創服務擬6.93億元收購第一服務32.22%股權。
訂立股份轉讓協議后,融創服務對第一服務開展了盡調工作,并將收購事項及要約所需的全部資金存入與財務顧問共同監管的賬戶。
隨后,當代置業債務危機涌現。10月26日,當代置業發布公告稱,公司于10月25日到期的12.85厘優先票據,未能按時償還票據本金及其應計但未付利息。當代置業成為繼花樣年、新力控股等企業后,又一債務違約的百強房企。
11月期間,當代置業還發布了一系列公告,提及到期票據相關款項未支付,以及因此已導致的(或可能)加快償還其他現有融資安排款項,撤銷派發2021年中期股息等情況。同時,圍繞當代置業的理財產品逾期、項目停工等風波,一直處在聚光燈下。
融創服務認為,當代置業發生的流動性問題,對第一服務來自當代置業業務的可實現性與可持續性、對當代置業應收款項的可收回性,均直接造成了重大不確定性。
因此,雙方就交易對價調減、交易安排的相應調整等事項進行了協商。11月30日,雙方發布公告稱,由于需要額外時間進行磋商并訂立正式協議,將控股股東股份轉讓框架協議的最后終止日,從2021年11月30 日延長至2021年12月31日。
按融創服務所言,調整后的正式協議,控股股東賣方已書面表達無異議。不過,在最后終止日,賣方突然推翻已達成的共識,導致交易未達成。
這樁風波重重的交易,最終還是流產了,且根據控股股東股份轉讓框架協議,自終止日期起1年內,未經要約人事先同意,所有控股股東賣方不得出售或轉讓其持有的股份。
對融創服務來說,這個可增加物管規模、擴大非住業態市場份額、提高綠色人居競爭力的交易機會逝去了;不過,也在當前物管降溫、地產下行的市場環境中,省去了一筆不小的支出。
作為融創服務的母公司,融創中國近期一直在積極回籠資金,包括出售上海虹橋商務區寫字樓、杭州核心地段酒店及寫字樓等三個項目;同時,進行了一系列配股融資、內部資產騰挪、出售財務投資股份等動作,合計回籠資金超200億元。
標普認為,融創近期采取的一系列融資行動,將為其應對明年債券到期提供一定緩沖空間。除通過銷售實現的現金回籠,應可滿足項目層面的財務承諾外,估算公司報告的非受限現金中約30%(即200~250億元),應能用于償還債務。數據顯示,截至11月30日,融創有250億元左右的境內外債券將在2022年末前到期。
對當代置業來說,出售物業公司初戰告吹后,它仍將面臨嚴峻的債務兌付問題。目前,當代置業存續美元債有4只,債券余額合計10.96億美元(人民幣約70億元)。2022年2月25日,當代置業又要面臨一筆2億美元(人民幣12.79億元)的到期債務。
據悉,當代置業將采取資產重組、引進戰投等方式進行自救,但這一過程并不容易。近日,國際評級機構穆迪宣布,因信息不足,撤銷當代置業的“Ca”企業家族評級和“C”高級無抵押票據評級,評級撤銷前展望為“負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