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市值企業如何成長?這些企業家這么說
市值500億元以上的上市公司向來是主動權益基金的主戰場,但隨著機構持倉向頭部公司不斷集中,從中獲得超額收益的難度也在增加。機構想要獲得超額收益,必須要開辟新的戰場,破局的方式之一在于尋找具有較大成長潛力的中小市值公司。
那么對于上市公司來說,如何打造和展現自己的成長力?中小市值企業成長動力體現在哪些方面?
在2021年12月30日舉辦的“創新成長·經濟生長”第一財經小獅子100指數發布會上,“中小市值企業成長力觀察”圓桌對話對這些話題進行了探討,至純科技董事長兼總經理蔣淵、協鑫能科總裁費智、晶瑞電材總裁薛利新、飛凱材料總經理蘇斌參與了討論,沙利文中國區執行總監徐彪為該場圓桌主持人。
企業發展最關注哪些?
蔣淵表示,至純科技一路走過來最關注的是戰略管理和創新能力的建設。她表示,財務資源、核心技術和高端人才的獲取能力是除了戰略管理能力以外,最關注的三個核心能力。“后兩個核心能力的獲取非常依賴資源,而上市讓我們得以獲得更多資源。”
相比約70%營收來自半導體設備領域的至純科技,晶瑞電材和飛凱材料聚焦電子材料領域。前者專注于半導體材料和鋰電池材料,后者覆蓋半導體、LED和光通信領域。
薛利新認為,晶瑞電材的發展需要四個要素。一是具有高速發展、規?;氖袌鋈萘?;第二是有核心競爭力的產品;三是具有狼性特征的團隊;四是資金。“此外,政策紅利對于企業來說是一雙隱形的翅膀。”
蘇斌表示,上市公司實現長期成長需要兩大要素,一是來自于下游行業的多元化,和在同一行業產品的多元化。作為先進材料企業,這是未來成長的一個方向。第二,對一個材料企業而言,自主研發和外部結合,要齊頭并進。
協鑫能科是協鑫集團旗下專業從事移動能源、清潔能源發展的平臺,屬于新能源賽道。費智表示,企業實現更高速度的發展要有幾個特質:首先是找好賽道,賽道小肯定做不大;其次要創新?,F在同質化程度也很高,要有很好的商業模式和科技競爭力;再次是團隊和機制。人才是第一資源,機制是發揮人才作用的根本保障。
什么樣的創新才是有效的創新?
創新是企業發展永恒的話題,技術的進步來自于不斷的創新。那么,什么樣的創新才是有效的創新?
蔣淵表示,在至純科技內部,創新研發是當做投資來管理的,主要有兩類:一是基于現有產品線的研發,二是預言類的研發,支持戰略的延展。“基于投資的角度,研發的資源投入會非常謹慎,而以市場為牽引,就會非常有效。”
“晶瑞電材的做法是:首先樹立一個明確的標桿產品;第二,要絕對貼近客戶,任何一個新的產品研發創新都是貼近客戶的;第三是個性化,這樣的研發才是可持續的,可擴大的。” 薛利新說道。
蘇斌表示,創新需要大量的投入,但這并不意味著創新一定會有正面的結果。首先產品的創新更多來自于已有客戶群體的需求和要求。另外我們每年會撥一些費用,用于鼓勵研發人員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一些有意思的事情,或許會出來一些我們想不到的東西,當然這也需要時間去驗證。
滿足客戶需求也是協鑫能科做創新的第一要義。費智認為,企業有效創新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是要有需求的創新;第二是要有組織的創新;第三,創新還需要有基礎、有支撐。“我們不能蹭熱點,要發揮團隊、現有業務的優勢,這樣能夠少走彎路、少花成本。”
和海外企業的競爭策略
無論是至純科技主攻的半導體清洗設備,還是晶瑞電材聚焦的光刻膠,都面臨著與海外企業激勵的競爭。
國內企業如何與全球占據主動地位的海外企業競爭?蔣淵認為,中國的半導體領域裝備也好、系統也好,一定要讓用戶去使用國產裝備的時候,真正能夠達到良率、效率跟海外1:1,才能有未來。
“我們現在有一些領域已經非常扎實,有一些領域還需要一些時間。只要產業鏈鏈動起來,產業的未來就會充滿希望。就像下游用戶給裝備企業很多機會,我們裝備企業也給上游的零部件企業很多嘗試的機會,慢慢看到鏈動。”
對于晶瑞電材來說,首先要加大投入,第二要加大力度進行人才的培養,第三,擴大生產量、擴大產能。薛利新表示,“只有資金、人才、產能都具備,才能保證晶瑞后續在光刻膠等一系列方面來符合半導體快速發展的情況,才能夠跟上國際上先進的頭部企業。”
占據飛凱材料營收約70%~80%的現有的材料產品,目前都與國外大公司有著激勵競爭。對此,蘇斌透露,飛凱材料一直在致力于打造一個開放的平臺。“想要持續地積累、成長,肯定不能把自己的門關起來,必須和境外密切結合。”
蘇斌表示,這個平臺是硬件的平臺,不管是在研發硬件的投入,還是生產能力的配套,都非常有利于我們與境外材料大企業合作的快速落地和轉化。
協鑫能科在中國企業出海競爭方面具備豐富經驗。費智的主要體驗在三個方面,一是技術, 二是成本,三是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