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居民自述:自發組建“買菜群”,物流車輛卡在路上
在微博上,“西安買菜難”一度沖上熱搜。截至12月31日晚,該話題共有6.3萬條討論,累計閱讀量3.4億。
家在西安高新區坤元小區的居民徐慶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目前買菜主要是靠業主自發組建的“買菜群”。
“小區里面也有一些賣菜的小店,現在大家主要是靠接龍的形式保證日常所需。”徐慶對記者表示,除了業主群,他也嘗試通過京東、永輝線上超市以及盒馬的渠道去購買菜品,但不是顯示不在服務范圍,就是顯示外賣小哥已經約滿。
“盒馬這邊每天晚上12點,早上8點都會有一次搶單,蹲點去搶可能可以搶到,但是其他時間都寫得是外賣小哥不足。”徐慶對記者表示,去年疫情最嚴重的的時候也沒有像現在這樣。
“一方面,病例呈現點狀,分散在全市各個地方;另一方面,病例包括多所大學、企業園區、物流中心、快遞員等。另外,確診很多都不是關聯出來了,而是大規模核酸才找到的,還沒找到關聯源。”徐慶對記者表示,現在他所居住的小區周邊都出現了案例,每天都能聽到有人被隔離的消息。
根據徐慶提供的疫情分布圖來看,周邊1000米范圍內均出現了案例。
他對第一財經記者透露,買菜難的另一個原因在于快遞人員的人手不足,徐慶認為,快遞員的工作也有風險。
根據西安市疾控等部門流調情況,12月27日0-24時西安市新增的175例確診病例的公共場所活動軌跡中,確診病例76為某快遞配餐員,現居西安市雁塔區,作為重點人員,該病例12月26日被隔離,12月27日核算檢測結果陽性,輕型。此前,國際港務區京東亞洲一號員工宿舍被列為中風險地區。
同樣位于西安的陳魚(化名)在一家社區電商平臺的中心倉工作。該中心倉位于西安咸陽國際機場附近,面積大約有8萬平方米,倉庫的庫存數量為100萬件,主要是一些米面糧油、蔬菜等日常用品。對于貨品的出庫數量,日常80萬~90萬件,現在是40萬~50萬件。
陳魚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造成現在疫情期間的出庫數量下降的原因在于,一方面是運送到中心倉的車輛被卡在路上的各類檢查點;另一方面是中心倉到市區網格站的路上層層設卡。
“西安市防疫辦會有一個統一的防疫政策,但落實到實際執行的過程中,不同的單位會有一些差別。比如同一條馬路的同一個卡口,卡口兩側分屬不同單位,比如交通廳、港務局,兩個單位的放行政策不同。同一個單位當天早上跟晚上的放行政策也不同,管控政策隨時在加碼。公司的司機手里面有5~6個通行證。”陳魚表示,西安市區的供應商把貨物運輸到公司中心倉,平時只需要40分鐘的路段,現在通行也需要2~3個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