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證券市場2021年的十件大事
基金募集規模刷新紀錄
2021年初A股全面進入火熱狀態,爆款基金頻現,成為當時市場的顯著特征。1月18日,由馮波管理的易方達競爭優勢企業混合基金(010198)全天募集規模超2370億元,基于150億元的募集上限,產品預計最終配售比例在6.3%左右,刷新2020年由鵬華匠心精選(009570)創下的1357億元認購紀錄,該產品由王宗合管理。
港股單日成交額突破3000億港元
1月19日,港交所(00388.HK)股價超越500港元大關,1月19日上漲近4%報收501港元,全天恒生指數漲2.7%,成交3016億港元,超越了2015年4月9日的高點(2915億港元),創出新高。今年前兩個月,港股股王騰訊控股(00700.HK)一度大漲超過50%,2月18日創出773.9港元/股的歷史新高。2月開始港股調整幅度近9000點,12月20日恒生指數創出22665點的新低。
貴州茅臺“過山車”
2月18日開盤,貴州茅臺(600519.SH)股價創出歷史新高的2627.88元,對應市盈率超過73倍,估值超越2007年的巔峰水平,然而其2020年13.3%的凈利潤增速,遠不如2007年超過80%的增速水平,也不如2017年60%左右的增速。2021年前三季度凈利潤增速則為10.17%。8月20日,貴州茅臺股價創出本輪調整新低(1525.5元),隨后開始反彈。
港股印花稅提高到雙邊0.13%
2月24日,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我們充分考慮對證券市場和國際競爭力的影響后,決定提交法案調整股票印花稅稅率,由現時買賣雙方按交易金額各付0.1%,提高至0.13%。”港交所發言人表示:“我們對政府提高股票交易印花稅的決定感到失望,但我們明白該稅項是政府收入的重要來源。港交所會與所有持份者緊密合作,繼續推動香港資本市場的持續成功、韌力、競爭力和吸引力。”
A股“新股不敗”神話破滅
10月22日至29日期間,A股市場連續6個交易日出現新股上市首日破發,共涉及8只股票,均來自注冊制板塊,其中5只新股來自科創板、3只新股來自創業板。這些新股均是按照詢價新規完成詢價定價的。隨后百濟神州-U(688235.SH)、中國電信(601728.SH)等“巨無霸”盡管有“綠鞋”制度護盤資金買入,依然處于破發狀態。
新能源產業鏈巨額融資
2021年,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是最受資金熱捧的板塊,多家企業也趁此加快融資。11月15日,寧德時代(300750.SZ)公告把募集資金總額從不超過582億元下調到不超過450億元,并且取消了兩個募集資金投資項目。2020年,寧德時代以每股161元增發1.22億股,融資197億港元。2021年,比亞迪在H股完成兩輪融資,11月8日完成5000萬新H股配售,配售價276港元/股,融資凈額約137.44億港元;1月,比亞迪完成近300億港元融資凈額的1.33億股新H股配售,配售價為225港元/股。小鵬汽車(09868.HK)和理想汽車(02015.HK)也回歸港股上市。
新股發行價第一貴禾邁股份45億元“理財”
12月20日,禾邁股份(688032.SH)披露,擬使用最高不超過45億元的暫時閑置募集資金進行現金管理,用于購買保本理財、結構性存款、通知存款等理財產品,使用期限不超過12個月。宣布對超募資金進行現金管理時,禾邁股份才剛剛上市一天。當天該公司正式登陸科創板,并以557.80元/股定價,發行1000萬股新股,募集資金55.78億元,成為A股新股發行價“第一貴”。
騰訊派發京東作為特別股息
12月23日,騰訊控股(00700.HK)公告稱,計劃將所持有的4.57億股京東集團-SW(09618.HK)股份作為中期股息派發給股東。派發完成后,騰訊持有京東股份占比將從17%降至2.3%,騰訊控股總裁劉熾平將卸任京東董事,京東集團同日也發布了相關公告。騰訊表示:“當被投企業有持續自籌資金能力時,則選擇在適當情況下退出投資并與股東分享收益。”
內地三家交易所IPO數量突破500家
2021年注冊制改革平穩推進,北京證券交易所(下稱“北交所”)設立并開市運行,注冊制從局部向全市場邁進。據Wind統計,截至12月26日,年內A股共有515只新股上市,募資總額5325.67億元,較2020年全年的約430只新股、近4700億元募資額進一步擴大。515只新股中,逾七成以注冊制方式發行,其中包括新增科創板企業157家、創業板196家、北交所41家。
蘋果市值逼近3萬億美元
11月18日,美股交易時段,蘋果公司(NASDAQ:AAPL)股價收盤漲2.85%,創歷史收盤新高(157.87美元/股)。蘋果公司市值達到2.59萬億美元,超越微軟(NASDAQ:MSFT),重新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股票。12月27日,蘋果報收180.33美元/股,市值2.96萬億美元。截至9月底的年度財務報告現金流量表顯示,2021年、2020年、2019年的財政年度,蘋果在回購上的花費金額分別為860億美元、724億美元、669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