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里程前十城:上海831公里領跑,武漢超深圳挺進前五
進入年底,多個城市開通了新的城市軌道交通線路。
從北上廣深再到新一線城市中的武漢、南京,城市軌道交通運營里程排位也發生了變化。
年底地鐵密集“上新”
12月31日,北京開通試運營8號線三期北段、11號線西段、14號線剩余段等9條(段)56.1公里城市軌道交通新線,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總里程達783公里。據“北京交通”官方微博介紹,2007年以來,北京市每年都有新的城市軌道交通線路投入運營,本次9條(段)的開通數量也是歷年之最。2021年北京市城市軌道交通客運量30.7億人次,同比增長34%。
北京之外,上海也在30日“上新”兩條軌道交通:14號線、18號線一期北段開通初期運營。至此,上海軌道交通全網絡運營里程增至831公里,線路增至20條,網絡規模繼續領跑全球。
上海申通地鐵集團相關負責人對第一財經介紹,14號線是上海第一條8編組全自動運行線路,沿線經過嘉定區、普陀區、靜安區、黃浦區、浦東新區五個行政區,是目前路網中繼1、2號線之后的又一條高運量的市區級線路,是聯系市中心和東西部地區的便捷通道。14號線運營里程38公里,換乘車站13座,是名副其實的“換乘王”。
作為上海最后一條大規模穿越市區東西走向的地鐵線路,14號線不僅能夠緩解東西走向2號線的客流,還串聯起陸家嘴、豫園、一大會址·黃陂南路、靜安寺等多個上海景點。
圖片來源:上海地鐵官方微信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城市是中部的武漢,就在12月26日,武漢同時開通3條地鐵線路,分別是5號線、6號線二期、16號線(漢南線)。
武漢這三條線路齊開通后,將實現軌道交通市域全覆蓋,地鐵運營里程達到435公里,位居中部第一、全國第五,躋身世界級地鐵城市。(注:國際上一般將通車里程400公里作為世界級地鐵城市的準入門檻。)
而另一座新一線城市南京,在28日開通了S6寧句城際、南京地鐵二號線西延線,兩條新線開通后,南京地鐵將由10線運營變成11線運營(2號線西延線和2號線算1條線),運營里程由378公里延長至427公里,里程增加近 13%。
此次南京開通的兩條線路中,寧句城際是江蘇省內首條跨市域軌道交通線路。而且,寧句城際、2號線西延線分別由2號線馬群站向東、油坊橋站向西延伸,使得南京軌道交通輻射面呈東西橫向延展。由此,南京軌道交通有了一條東西向的“城市軌道大動脈”。
武漢超深圳挺進前五
隨著12月諸多城市的地鐵新線路開通后,全國地鐵運營里程前十城市也發生了一些變化。
位居前四的,依然是上海、北京、廣州、成都,而武漢在26日之后,運營里程首次超過深圳,成為中國地鐵第五城。就在今年年初,武漢地鐵里程數剛超過了南京。
隨著城市群的發展,各要素流動需求加強的情況下,城市內也需要增加銜接的層次。軌道交通作為投資大、民生最關注的領域之一,對于人口與產業的導入影響明顯。各地十四五期間也明確了城市軌交的計劃。
《上海市綜合交通發展“十四五”規劃》提出,實現上海中心城60分鐘可達毗鄰城市,主要樞紐120分鐘可達長三角主要城市,中心城軌道交通站點600米半徑范圍內常住人口、就業崗位覆蓋比例分別達到55%、61%以上,中心城公共交通出行比重(不含步行)達45%以上。軌道交通方面,2025年,全市軌道交通運營里程達960公里,保持全國前列。
根據北京市交通委相關負責人近日在新聞發布會上的公開發言,“十四五”期間,北京將加密重點功能區軌道交通線網,預計新增城市軌道交通運營里程約300公里,到2025年,軌道交通(含市郊鐵路)運營里程預計達到1600公里。
中部的武漢,“十四五”期間將推進7號線北延線(前川線)、11號線東段二期、三期、19號線建設,開工軌道交通新港線一期、5號線二期、16號線二期、12號線連接線工程等項目,并全力配合12號線PPP項目建設。
此外,除了各地加快市內軌道交通建設外,各城市群今年也加快了市域(郊)鐵路項目的推進。這種線路是城市中心城區聯接周邊城鎮組團及其城鎮組團之間的通勤化、快速度、大運量的軌道交通系統,提供城市公共交通服務,是城市綜合交通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上海市發展改革研究院城市區域經濟研究所所長屠烜曾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對超大城市以及大型城市群來說,只有高鐵和地鐵兩種制式的軌交肯定是不夠的,需要設置更豐富的層次比如市域鐵路來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