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達爾能源加速低碳轉型,海上風電扛起投資與創新大旗
自工業時代以來對化石能源的依賴,隨著“零碳”變革,正逐步轉向可再生能源。在世界能源需求與日俱增以及碳減排的雙重挑戰之下,傳統的能源行業在投資和創新賽道上加速奔向低碳轉型。
今年11月中旬,《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6次締約方大會(COP26)簽署了《格拉斯哥氣候公約》,煤炭和化石燃料問題首次被列入締約方會議的最后決定,要求各國“加緊努力”,逐步減少“有增無減的煤電”。
應對《巴黎協定》提出的1.5℃控溫目標,根據國際能源署(IEA)預測,化石燃料在本世紀中葉的供應結構中所占比例需縮小至略低于四分之一,而可再生能源將飆升至略高于三分之二。
當前,在疫后經濟復蘇疊加能源危機的背景下,以油氣業務為主的傳統能源巨頭, 要怎么開展轉型,發展可再生能源業務?對于能源行業而言,多元化轉型需要做好三件事,道達爾能源中國主席趙偉良表示,短期看,需要保證傳統能源如石油等能源需求供應;中期來看,則是做好液化天然氣(LNG)等過渡能源的投資;長期而言,需要做好清潔能源如氫能、可再生能源的投資和布局。
在碳中和愿景下,以“油氣煤”為主的傳統能源時代終將落幕。能源結構轉型帶來的緊迫性和挑戰性,對于綠色技術和脫碳資源的巨大需求,催生出一個巨大市場。根據彭博新能源財經最新發布的數據,2020年全球對可再生能源行業的投資超過4500億美元,創歷史新高。
作為能源轉型的主要參與者,道達爾能源(TotalEnergies)提出了到2050年實現凈零排放的雄心,在未來十年內,道達爾能源計劃投資600億美元,到2030年,實現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量100GW,致力于成為全球五大可再生能源公司之一。
伴隨著凈零減排的雄心,道達爾能源的目標是到2030年實現能源產量增加30%,其中,一半的增長將來自于可再生能源產生的電力,一半來自液化天然氣。道達爾能源轉向清潔能源的一大步伐,即通過投資海上風電來擴大其可再生能源項目。當前,海上風電發展勢頭強勁,海上風電的成本也在逐步下降。IEA近日發布的報告稱,到2026年,全球海上風電裝機容量將增加兩倍以上。
基于海上風電市場的潛力,道達爾能源提出,到2030年實現15GW的裝機容量。當前,道達爾能源已在開發一系列海上風電項目,總裝機容量超過6GW以上,其中到2025年將投產2GW。目前,道達爾能源在中國臺灣、英國、韓國和法國均有海上風電項目分布,其中,3/5為固定式海上風電,2/5為漂浮式海上風電。
海上風電與石油和天然氣行業相似,都需要長期展望和大量投資,“我們正在與全球主要的渦輪機和浮式技術供應商合作,以尋求最佳的技術解決方案并將其產業化。”道達爾能源表示。
得益于數十年來深耕油氣行業積累的離岸專業技術,道達爾能源如今將研發技術盡數聚集在OneTech。據了解,今年9月1日起,道達爾能源整合分散在旗下各部門的技術和科研團隊,建立起一個統一的技術研發部門OneTech,以推動可再生能源轉型。
道達爾能源對此稱,“OneTech將成為道達爾能源轉型的引擎。”該部門的具體目標包括,配合道達爾能源的新型產業活動;加強對人才的培養、保留和吸引;支持和加速創新;調動最具戰略性和附加值的技術資源;提供碳排放削減解決方案。
海上風電投資無疑是道達爾能源在中國的重頭項目。能源咨詢機構伍德麥肯茲(WoodMac)12月7日發布的《中國海上風電市場展望,2021年~2030年》預計,今年中國海上風電新增并網裝機達到11GW。該機構預測,中國海上風電累計裝機將于2021年底趕超英國問鼎全球最大海上風電市場。
今年11月初,中國臺灣云林海上風電場首臺風機投運并成功并網。這一海上風電項目由80臺8兆瓦(MW)的風機組組成,總裝機容量為640MW。在該項目全面建成投運后,每年將產生2.4太瓦時(TWh)的可再生電力,足以滿足60.5萬戶家庭的電力需求。
這一項目由德國開發商WPD運營,道達爾能源于今年5月加入該項目。根據目標,到2021年底,云林海上風電場首批9臺風機組將全部投入運營,每年將產生270GWh的發電量。
在全球范圍內,100%使用可再生能源生產的綠氫正在成為氫能發展的焦點,海上風電+制氫模式受到追捧。彭博新能源財經發布的數據顯示,全球范圍內已經公布的電解水制氫項目儲備總計規模達到3200萬千瓦,約有一半來自于海上風電制氫。
今年10月,道達爾能源旗下合資公司海上風電有限公司(OWOL)宣布,正在蘇格蘭奧克尼群島西部的Flotta島,研究通過利用海上風電以實現綠氫的工業規?;a。如果成功,該島將誕生世界最早的綠氫工廠之一。